十二年级

十二年级配位化合物


配合物的命名法


配合物是化学中一个令人着迷的领域,涉及到金属和配体。其研究对多种科学和工业应用至关重要。理解这些化合物的开始是学习命名它们的规则和惯例。本指南将为您详细介绍命名配合物的原则和实践,并提供示例和视觉辅助以便于理解。

配合物的基本组成部分

在进入命名过程之前,了解配合物的基本组成部分是重要的:

  • 中心金属原子/离子:通常是形成化合物核心并与配体结合的过渡金属。
  • 配体:向中心金属原子或离子提供电子对的离子或分子。
  • 配位球:由中心金属离子和与其连接的配体组成,置于方括号 [ ] 内。
  • 对离子:在配位球带电时,平衡其总电荷的带电离子。

命名配合物的规则

IUPAC(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)已经制定了命名配合物的系统性规则。这些规则有助于简化复杂结构并确保其识别的一致性。主要原则如下所述。

识别和命名配体

在配合物中,配体的名称在中心金属之前。如果配体是简单阴离子,其名称很简单;如果是中性分子或阳离子,其名称较复杂。以下是一些标准命名惯例:

  • 阴离子配体:这些通常以 “o” 结尾。例如,氯化物变为氯、硫酸盐变为硫酸根,氰化物变为氰。
  • 中性配体:大多数中性配体保留其分子名称;例如,水是水合氨是铵,和一氧化碳是羰基。
  • 阳离子配体:这些很少见,通常保持其名称不变。

用前缀量化配体

前缀表示配位球中存在的每种类型配体的数量。常见的前缀包括:

一(1)
二(2)
三(3)
四(4)
五(5)
六(6)
    

一些示例包括:

  • Co(NH 3 ) 6 Cl 3 变为六氨合钴(III)氯化物。
  • [PtCl 4 ] 2- 形成四氯铂酸(II)离子。

命名中心金属

配位球中中心金属的名称在配体之后。金属的氧化态以罗马数字在金属名称后用括号表示。

如果整个配合物是带负电荷的,则在金属名称后添加后缀 -ate。以下是典型示例:

  • [Fe(CN) 6 ] 3- 形成六氰合铁(III)离子。
  • [Cu(OH) 2 (NH 3 ) 4 ] 2+ 变为四氨二水合铜(II)离子。

命名整个化合物

在适用的情况下,阳离子的名称在整个化合物名称中先于阴离子,遵循简单盐的规则。

例如:

  • [Co(NH 3 ) 6 ]Cl 3 被命名为六氨合钴(III)氯化物。
  • [Pt(NH 3 ) 4 Cl 2 ]Br 2 变为四氨二氯合铂(IV)溴化物。

特殊注意事项

处理多个相同配体:如果一个配体是复杂的并且包含数字前缀,为了清晰起见,使用诸如 bis-、tris- 和 tetrakis- 的前缀。

  • [Co(en) 3 ] 3+(其中 en = 乙二胺)被命名为三(乙二胺)合钴(III)离子。

常见配体及其符号

  • H 2 O:水
  • NH 3:铵
  • CO:羰基
  • NO:亚硝酰

复杂化学结构

在某些情况下,配合物的结构是复杂的。下面是一个示例,突出展示了使用的复杂术语:

 [Cr(NH 3 ) 5 Cl]Cl 2

在这种情况下:

  • "(NH 3 ) 5" 表示五个氨分子,这意味着前缀是 penta-,即五氨合。
  • "Cl" 表示氯配体,称为氯合,外加细胞外氯离子。
  • 其全名是五氨合氯铬(III)氯化物。

示例和插图

考虑以下假想配合物:

 [Ni(CO) 4 ]

该化合物被命名为四羰基镍,因为它是一个中性化合物。

[Co(NH3)6]Cl3

这里,视觉矩形表示公式[Co(NH 3 ) 6 ]Cl 3,其名称为六氨合钴(III)氯化物。

总结和结论

乍一看,命名配合物似乎很复杂,但它遵循一套有逻辑的指导原则,使化学家能够系统地识别和交流这些重要的分子。通过仔细遵循配体、中心金属和整体化合物电荷的命名规则,您可以解码您在学习中遇到的大多数配合物。

掌握命名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,还促进了依赖于配位化学的科学领域的跨学科交流。


十二年级 → 9.3


U
username
0%
完成于 十二年级


评论